我年轻的时候,最讨厌拍马屁的人,那个时候还没有“舔狗”这个词。我一直觉得这两个字说的实在太过于张扬冒昧,因为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语义,而且十分坚定。
但拍马屁实在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行为,一口气决然的定义为“舔狗”二字,太过于武断,而且说出口有一种很贬损他人下作的感觉。比拍马屁的人更为锐利。换句话说,别人就是拍个马屁,而你这属于人身攻击了。
但最近几年听的多了,也常将拍马屁的人作此形容,已经听习惯了,变不觉得有何不妥。
从另一个角度看,拍马屁也是一门艺术,拍者需要拿捏稳妥,力度适当。不能让被拍者觉得你唯利是图,君子小人,衣冠禽兽。随着时代的进步,人们的文化水平逐年递增,下一代永远有下一代,新领导的受教育水平也远远高于前辈。假若将领导比作皇上,什么长生不老,青春永驻这一类的炼丹师就得不到宠信了。在科学面前,迷信是第一个被踢出局的。
马屁你得拍的恰到好处,拍重了马会疼,拍轻了马感觉不到。要让对方觉得你很适用,一旦你不在身边了,总觉得少点儿什么。一个人总会有痒痒的时候,你就像那把痒痒挠,平时有事没事就力度适中地帮领导挠一挠,他就会产生一个习惯,一个幻觉。觉得自己时不时会痒痒。你这把痒痒挠在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,一旦接连几天找不见,领导就觉得浑身痒痒。你要让领导觉得:“你可以不挠,但是你不能不在。”
就这境界,甭提多舒坦。但你也得注意平时的举动,要得体,要体面。每一次出现,都得干净利落,不要让别人觉得你腌臜,脏乱。这是最基本的。由于领导的文化水平较高,所以你拍马屁他是知道的,既然心照不宣,你就不用害怕,但是一定要得体。不能让对方觉得你的字里行间都是假话,空话。领导也有领导,也受够了假大空,不能在你这接着受。
见的面多了,成为痒痒挠了,不要得意忘形,要继续做好,做更好的一把痒痒挠,要迭代升级,成为一把玉如意。
想要成为这玉如意,你就得脱胎换骨了,流于形式地照虎画皮还不够用。你得承接业务,打造更好的自己,研究领导喜好和厌恶。也得靠业务挣几个钱,挣到钱了,也要捯饬一下自己,不能让自己的形象得不到提升,也不能只提升你自己的形象。要让领导觉得你们是“共同进步”。这样江山才足够稳固,友谊才细水长流,羁绊才源远流长,步调才同舟共济,对话才心有灵犀。
工作上做好了,步伐开始有一致的迹象了,业务也开始有所苗头了,就要开始生活上的舔。不能等红薯烤焦了,肉糜煮烂了,小米熬糊了,才开始反应。你吃到第三个馒头的时候饱了,不能说前两个馒头没有用。第三个馒头还没下口,但正欲下口,你就要开始行动了。什么端午节,中秋节,春节,先给安排好。不要流于形式,更不能没有形势。没形势之前你不能走动,有形势之后你不能趋于形式。什么茅台,华子,统统不要,太俗。谁家领导还没见过这些?记住,这些是形式,你送形式,就无法形势。
当你逐步形势后,就会结识越来越多的领导,那一套就开始显得力不从心,分身乏术,手忙脚乱了。不要慌,给自己一个小假期,搬一把舒服的椅子,找一个能够安静不用会晤领导的日子,比如雨天。坐在窗前,雨棚下,东篱内。寻一把扇子,沏一壶茶,让自己好好思考一段时间。看云卷云舒,听春笋破土,闻泥泞芬芳,品柔和温溢,享扇下风情。不要瞎想,不能遐想。捋一捋,清一清。哪一些是必须跟进的,哪一些是泛泛之交,哪一些是屠狗之辈,哪一些可弃如敝履。还没完,在这些人群内,再细化出来,哪一些好高骛远,哪一些踌躇满志,哪一些坐等退休,哪一些蝇营狗苟。再细分,哪一些广交好友高朋满座,哪一些孤傲自诩厌恶嘈杂。再琢磨,之前的那一套,可复附于者?
这些,你要如何“舔”?你可不再甘心于做一只玉如意了。但,不要鬼迷心窍,不要贪得无厌了。金箍棒,不是谁都能做的,它没有顶,高处不胜寒。